时间:2020-07-29 10:46 来源: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为贯彻落实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第8、第9次会议精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深入开展,按照全国扫黑办第9次主任会议“六清”行动部署要求,从7月20日起,全国扫黑办派出32个特派督导组分赴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重点地市开展特派督导。目前,除新疆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因疫情原因推迟外,各督导组已陆续进驻督导,并与被督导地党委政府进行了工作对接。
本轮特派督导是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聚焦重点地市、重点问题,以“六清行动”中的弱项、短板为靶向目标,以全国扫黑办或省扫黑办挂牌督办、交办的案件和线索为重点,进行全面督导,促进专项斗争协调推进、均衡发展。同时,督导专项整治情况,调研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围绕“建什么、怎么建”提出意见建议,为建立扫黑除恶长效常治机制夯实基础。特派督导组组长由全国扫黑办所聘特派督导专员担任,或由各省级扫黑办推荐的正厅级领导担任;成员均为本省参加过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的同志及部分办案专家。特派督导组由全国扫黑办直接领导,对各地重点地市进行督导。
思想高度重视。督导工作启动后,各地闻令即动,迅速组织动员、制定方案、周密部署,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任务。江苏在防疫抗洪严峻形势下,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全力组织好、配合好,并以此次特派督导为契机,加快推进行业整治、源头防控、长效常治,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全胜。天津、甘肃召开特派督导动员会,要求发挥督促推进作用,推动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借势发力,强化措施,对表对标中央要求,进一步加大“六清行动”力度。浙江制定了特派督导总体方案,并对线索核查、案件评查、打伞破网、宣传跟组等工作分别制定细化子方案,为特派督导组提供有针对性参考意见。青海、湖北、辽宁等地也分别以动员会、培训会、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充分组织动员,明确任务要求,确保各项工作高质效开展。
压实责任担当。特派督导组进驻被督导地市后,采取召开动员部署会、扫黑除恶工作专题汇报会、见面沟通会等形式,压实政治责任,推动工作进展。江苏连云港市委书记强调把配合督导、整改问题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检验,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扎实的工作举措,不折不扣落实好督导组意见要求。海南儋州市委书记表示要紧紧围绕特派督导组提出的要求和指出的问题,坚持结果导向,立行立改,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力争在查深、查透涉黑恶线索、打掉有重大影响力的涉黑恶团伙方面取得更大、更有效成果。湖南郴州市委书记表示诚恳接受督导、全力配合督导,对督导组反馈的问题照单认领,立行立改,坚决整改。黑龙江哈尔滨市委书记要求各县区、各部门配合督导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全市专项斗争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北京、上海、河南等地特派督导组也迅速与当地党委政府进行工作对接,听取工作进展,明确工作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工作合力。
紧盯问题推进。针对督导时间紧、任务重,各督导组以“钉钉子”的严实态度,紧盯问题短板,采取切实有效举措,确保督准、督实、督出成效。黑龙江特派督导组强力推进“逃犯清零”工作,在严密追捕措施挤压和强大政治攻势下,3名涉黑在逃人员主动投案自首。江苏特派督导组紧盯重点案件和重点线索,集中评查了6个重点案件和8条重点线索,并通过调阅连云港市所有涉黑恶案件卷宗,推动涉黑恶案件办理到位、线索清仓到位。云南特派督导组根据工作实际,不断调整细化工作方案,优化各小组工作职责,提升督导质效。截至目前,已完成与迪庆州党政主要领导、纪检监委主任、政法机关主要领导、行业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等个别谈话27人次,并同步推进线索核查、案件调阅等相关工作。青海特派督导组兵分两路,一组评查重点案件、核查重大线索,查阅相关资料;一组深入海南州相关单位督导行业领域涉黑涉恶突出问题整治情况,同时选择1个重点县,实地了解掌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情况和行业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情况。陕西、江西、浙江等地特派督导组按照任务清单、职责划分,有序推进个别谈话、查阅资料、案件评查、线索核查等各项工作。
营造强大声势。各地充分用好宣传媒体资源,广泛宣传特派督导重要动态和阶段性战果,切实浓厚氛围、营造声势。江苏协调了中央、省、市三级媒体对特派督导工作进行深入宣传,集中报道典型案例和督导工作进展,营造浓厚舆论氛围。海南特派督导组协调电信行业三大运营商、自媒体等宣传平台,深化宣传报道,深入发动群众,拓宽线索来源。重庆协调市级新闻媒体与武隆区扫黑办做好宣传联络服务工作,并对特派督导期间舆情引导和信息发布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贵州紧紧围绕线索举报、行业整治等加强宣传,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甘肃、陕西、四川等地也采取多种方式营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之年舆论宣传新热潮。
编辑:马华莉
上一篇: 陈一新:基层社会治理要用好“四量”